2005年9月29日,星期四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二版:时政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浙江文物密度全国第二 修改文保条例严加呵护
本报记者 朱兰英

  本报讯 以往屡见不鲜的建筑地上挖出文物的现象,今后将逐渐减少。记者昨日从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第二次全体获悉,我省要修改1988年制定的文物保护管理条例,明确进行大型基本建设工程前必须先请专家进行考古调查。
  据悉,我省是文物大省,文物分布密度居全国第2位,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3处,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79处。然而,近年来的旧城改造、土地整理、房地产开发等活动,对文物保护工作构成巨大压力,拆毁、破坏文物的事件时有发生,古建筑、古遗址等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难度越来越大。
  提交本次人大常委会审议的《浙江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(草案)》规定,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确定并公布地下文物埋藏区,在埋藏区内进行工程建设,应当依法事先进行考古调查、勘探。而在埋藏区以外进行大型基本建设工程的,建设单位在划定勘察设计红线前,也应当报请文物专家来进行考古调查、勘验。